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发挥爱拼敢赢的精神,从手工作坊起步,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缔造出纺织服装、鞋业、建材、食品等十多个年产值上千亿、百亿级的产业集群。然而,随着后危机时代和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这些规模庞大的泉州制造业,无一例外遭遇产能过剩、销售不畅、利润率下滑等“成长的烦恼”。如何突围?
泉州要加快产业转型,必须大力推动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加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尽快培养出大量工匠型人才。近年来,泉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可见一斑,但泉州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熟练技术工、高端技术人才的真实市场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如:部分职业教育学校过多强调基础文化教育而忽视技术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不少毕业生动手和操作能力不强,导致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必须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尽快推广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制,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显得尤为迫切。
细看泉州制造的产品结构,“中低端扎堆、高端占比过低”的状况明显,这一状况与近年来全球、全国范围内的消费升级发生了冲突。泉州制造须走向高端。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具活跃和最具决定性的要素。一流的产业经济,必须有一流的劳动力资源;与高端的制造业产品相匹配的,必然是一流的产业工人。审视当前泉州用工市场和产业转型互相影响的新格局,最核心的矛盾正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工匠型的高级技术工人连年短缺,正在极大地制约着泉州产业经济的转型。泉州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自我救赎,重塑工匠精神,锻造一批具备一流生产技术的工匠,显得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产业 兰州高铁学校 兰州技校 技工学校 中专学校 甘肃技校 职业中专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 轨道交通学校 铁路学校 铁道学校 高铁学校 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