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职“后示范“深层问题及持续发展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4:05:33

浏览量:

分享到:

中职“后示范“深层问题及持续发展动力研究

中职后示范阶段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中职教育处于学历教育垫底地位;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后,智能化生产在诸多领域取代普通技工,让中职毕业生就业市场被大量挤压。致使后示范阶段,中职教育功能发生了相应地改变:一是成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预备教育;二是为大量智能机器人不能取代的服务业和手工艺行业培养“工匠”。针对中职后示范时期,面临的这类持续发展深层问题,探究其深化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机制,就成了中职后示范持续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中职“后示范”面临的深层问题剖析

(一)中职后示范建设中面临的政策问题

首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中职毕业生就业不畅。在《职业教育法》中没有规定哪个行业必须有什么职业资格才准入,于是造成民营企业一味地以追求利润为根本,以廉价用工为原则,大规模使用农民工,挤压中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此外,技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缺失,让中职毕业生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在一些用人单位混同于农民工。技术工人与干部、工程师相比,在收入、待遇和地位上相差甚远,因此许多技艺技能较强、知识水平也不低的高级技工无奈选择了“以工代干”。在生产智能化和高学历就业市场竞争下,中职毕业生不仅就业十分困难,就业待遇也处于底层,且很不稳定。因此,中职学校成了多数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最后选项”。其次,教育立交桥的政策残缺,造成中职生源质量问题。虽然,2017高考改革后,为中职学校开辟了对口考试绿色通道,但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加上规定了只能报考对口的职业院校,可供考生选择的范围狭小。由于我国没有类似于国外“第四级教育”的层次,一旦进入职业教育就基本上只能从事中低阶层工作,不能往高处走。这一问题造成的深层影响是生源质量差,带来中职后示范建设中的质量问题。最后,教育部门办学体制,造成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行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办学为主,校企合作政策到位,培养的中专生技术过硬。因为由企业举办中职教育,不仅专业直接对接企业需求,课程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在专业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便于提供岗位现场教学情境,而且往往根据其岗位工作经验,以师徒式交流传授心得,严格按照上岗工作规程和标准,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将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将知行统一、教学做合一建立在企业的车间中。改革开放后,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将职业院校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归教育部门办学,于是出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充分融合的深层问题。为此,必须从政策上予以解决。

 

(二)中职后示范建设中示范校自身问题

后示范阶段,中职校因受示范阶段经验影响,仍然从大规模培养初、中技工定位,其专业和课程设置容易脱离社会需求,导致因定位不准带来的系列困境。从教育功能理论视角考察,中职教育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职业性”。前示范阶段这是其主要功能,因此以培养对接市场的初、中级技工为主获得了成功。但是,进入后示范时期,智能化技术的全面深入,制造业对初、中级技工的需求日益减少,只能在培养服务业和手艺人方面着力。二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体现出“中学性”。即需要像普通高中那样,为学生升大学做准备,这是后示范中职校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的问题。一些中职校,由于对后示范阶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完全不顾学生升学意愿,继续强调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培养,而忽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提高,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恰当方式和途径。尤其没有专门补偿其文化教育,从而致使中职教育在高考制度改革之后仍处于事实上的“断头教育”境地。因此,丧失了其吸引力。制约中职校后示范阶段持续发展的另一深层问题,则是管理主体权力过于集中,官本位意识浓厚和管理水平低下。由于学校校级领导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人或几人,导致项目申请及评优、评先过程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制约了教师投入专业课探究和技术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实际利益分配不断强化的“官本位”意识影响下,许多教学和技术能手对获得行政级别充满了向往,不想在科研和技术创新上有所建树,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最后,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微观领域,同样存在深层机制问题。校企深度合作机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导致中职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问题。教材企业化程度低、内容落后,编排不合理;学校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激励不到位,有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足;要实现师徒式的技术传授,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微观激励机制才行。

 

二、中职“后示范”建设中深层动力来源剖析

(一)学校发展周期及其发展力理论的新启示

有研究者“将学校组织中各项工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再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高原阶段”。根据这种周期理论,示范验收后中职校即进入高原阶段,而后示范阶段则是开启新一轮周期。如果沿着中职示范阶段的路子走,就会停滞在高原期,难以有进一步的提升,且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还会逐渐走向衰落。因此,后示范期中职校需要根据新的发展动向,从人才培养定位上及时扬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和经验,才能顺利进入后示范的再生长阶段。根据现有学校发展力的研究,中职学校在进入后示范期的再生和成长阶段,需要从学校核心竞争力、文化力、创新力、品牌力等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之源。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优质性、难以模仿、长效性”特征,因此是所有动力源泉中最具有发展力的动力。后示范阶段,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基于学校核心价值的逻辑演绎过程,是一个‘价值思考—实践设计—智慧行动’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因此,从后示范阶段国内外技术变革新形势出发,准确定位学校的存在价值,明确学校为社会和学生需要作出的服务内容,从实践上设计好同普高、高职竞争中,中职校核心竞争力发挥的路径和方法,再采取智慧地行动,那么中职学校就会在行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持续发展资源和支持力。

 

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首先,后示范期中职教育持续发展力量,来自于学生的不断成长。如果说示范阶段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力量,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的拉动,那么后示范阶段则主要来自于中职生对中职教育购买的供给侧需求。即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具有主动购买中职教育,为升入高一级学校之用。因此,后示范阶段的中职学校,要将核心素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从学校整体建设、职教特质、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上,强化升学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和质量评价。其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后示范阶段,虽然中职学校培育技工和手艺人的数量日益减少,但家政服务公司、学前教育等服务业,对职业道德、服务技艺的要求却更高。因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以联合办学、协同实施教学等形式,挖掘出企业的教学潜力,按企业标准培养实用人才。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借鉴企业管理流程,引导就业班级的教学管理,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挖掘出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潜力。最后,在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中职后示范的持续发展潜力。中职学校应根据当地支柱产业,高度重视技术应用推广和研发工作,站在技术应用供给侧角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提供引领其发展需要的新技术。在将新专利产品、新工艺技术等推广到生产一线的过程中,在师生对企业的技术革新帮扶中,获得当地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彰显出服务企业、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潜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

 

(二)“后示范”建设转向及其获得动力的源泉

后示范是在示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需要在继承示范阶段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力量源泉。为此,需要辩证处理好示范阶段的优势同后示范发展重点转变的3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中职“规模、数量”与“内涵、质量”的关系。后示范时期,既要坚持继承示范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原则;又要强化向内涵质量和特色建设转轨。建立起相应的中职示范校退出机制,约束中职学校的发展不能再依靠生源的规模扩张,增加学费来办学;要求必须转向从质量提升入手,建设好自身的特色品牌。二是正确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的关系。无论是后示范面临的就业市场变化,还是学生对升学意愿的增强,都要求中职教育必须从就业的工具理性中走出来,必须关注中职学生的长远发展,树立起价值理性。这就既要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是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内涵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职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才有当下择业的本钱;有了“全面发展”才能继续深造。三是正确处理好中职“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后示范阶段的中职学校,为升学做准备的全面发展不是特色所在。中职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接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尤其是针对本地支柱企业的特色专业建设,是中职校引领、带动自身专业群发展,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转型吻合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匹配度的关键。因此,特色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最本质、最核心的办学特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品牌优势的重要载体和最优路径”。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聚焦于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其实现需要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岗位锲而不舍,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它源于人的价值认知与判断能力。中职生只有对职业岗位和产品质量持有正确的价值认知与判断,才能形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追求技艺精湛、产品精致的优良品质,上岗后才能形成“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后示范期的中职学校,要培养出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重视对教师工匠精神和实操技术的培养。为此,中职学校不仅需要密切同当地支柱企业的关系,以科研项目方式引领地方企业改进技术;还需要紧跟企业走向世界的需要,在师资培养和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上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焕发出为新常态下生存而战的生命活力。在现代职教制度和国内外职教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中职学校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职学校在发展特色空间上,需要走国际化之路,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出国际品牌的会展、营销、开拓中医特色护理专业等。在办学机制上要灵活的实现上挂(高职高专)下联(初中、培训机构),开展现代化办学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施虚拟互动训练等,为在有限的竞争空间中获得一片天地,求得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创新机制增强中职“后示范”持续发展动力

(一)设计好中职“后示范”持续发展的顶层制度

中职示范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需要学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模式,提升学校教师素质,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从服务市场和对口企业中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资源和动力。二是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形成外部政策能量场与学校内部动力之间的相辅相生关系。为此,就要坚持政府统筹规划,按照市场规律优化配置职教资源。形成中央政府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企业用工准入制度、技术人员晋级加薪政策,从总体规划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出台行业、企业负责实训和生产技能教学的制度,切实保障产教融合。形成由行业、支柱产业指导中职学校对口设置专业的机制,将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推动中职教育由系统内评价,向行业评价、社会化评价转变,形成中职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模式。赋予省级政府,在学校布局规划、招考制度改革等方面更多主权,科学建立地市一级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和统筹管理体制,理顺中高职升学体制和机制。各级政府协同,搭建起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内部升学之路顺畅;构建起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与非学历职教相互融通的“立交桥”,实现职教体系同个体就业发展体系的良好互通,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化功能,鼓励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凸显职业教育跨界属性,促使优势职教资源的汇聚,让后示范期的中职教育获得充分发展的良好生态空间和土壤。

 

(二)建立“行业-社区-学校”一体化管理制度

建立区域性“行业-社区-学校”一体化的理事会制度,综合优化区域职教资源环境。在当前各自为政的环境下,中职教育跨专业性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为此,需要走职教集团化办学之路。根据广东经验,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学校发起,政府批准建立起企业、职校、普通初中共同参与,各单位独立核算的松散型职教集团。惠州商业学校2003年发起,由6校联合,经惠州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广东第一个职教集团——惠州商校职教集团就是这种模式。该集团创造的“三环对接”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表彰。中山市职教集团,则是由中山市政府牵头成立的紧密型职教集团。它属于中山市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种紧密型运作模式,有利于推动中高职的衔接和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建立多方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在政府事业单位的主导下,创新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有助于以半行政和半市场的方式,深入推进整个区域范围内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同。在这种紧奏型职教集团中,政府部门是作为区域职教综合改革的政策主体,负责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区域内职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在注重坚持职教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让行业、企业从创新发展、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高度重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培养其需要的技术人才群策群力。

 

(三)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后示范”人才培养机制

陈宝生部长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两个公共产品,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后示范阶段的新使命。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就需要将职业教育同工业文化融合起来,让先进的工业文化促进中职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与外延发展;让校园文化传承先进的企业创新精神,促进工业文化的升华,造成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氛围。其核心突破在于,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从制度文化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以工匠精神打造出一批“大国工匠”。首先,创建紧密型职教集团运行新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制,通过下放人、财、事权,创新混合所有管理机制,激发二级学院积极同企业合作的办学活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培养“工匠型”人才提供激励机制和实训环境。其次,实行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为了确保校企深度合作的标准统一,在教学方面校企实施统一培养规格、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评价标准,有效促进校企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推进“产教融合、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集团化教学改革,便于中职教师掌握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第三,建立起推广应用新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中职教师投入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并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咨询服务等,提升学校专业教师服务产业的能力,为培养工匠型技术人才提供对口的服务资源。第四,建立校企共赢的“三双一体化”学徒制,有效落实和弘扬工匠精神。中职学校始终应以校企共赢为基本立足点,以校企一体化育人为主线,精选合作单位,构建起“双身份管理、双场所教学、双主体育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徒制育人模式,从根本上转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最后,建立课程转换、实现对接的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工匠型技能人才的能力分析为依据,在关注中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转换实现工作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形成后示范阶段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特色,展示出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此外,职教集团还应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企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组成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中职校教学运行、管理过程实施监督审核;对毕业生的技能等级认证,对中职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教学实施、实训、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最终形成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促进中职学校对照问题和缺失,不断改进办学条件、完善教学措施。

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 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技工学校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一所专属甘肃省人社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学校,免费热线:400-1001-865

学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网址:http://www.qljixiao.com

学校地址: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深层 动力 问题甘肃轨道交通学校 甘肃铁路学校 兰州轨道高铁学校 甘肃高铁学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培育“8字螺旋”夯实诊改基础

中国经济转型下的未来职业教育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