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米”如何科学冲刺?
不到10天就要高考了,最近,五花八门的备考“招数”通过网站、微信在家长、学生中疯传。其中一则《素食提升智商,高考吃素保持头脑清晰》的帖子,让杭州的刘女士信以为真,给上高三的儿子吃了半个月的素食。结果小伙子扛不住了,不得不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向医生求助。
这一折腾不但没有实现“保持头脑清晰”,反而影响了备考节奏,刘女士对此后悔不已。那么,临战之前,考生、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科学利用最后这几天呢?
考前生活:“特殊”还是“寻常”?
浙江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钱展红告诉记者,最近半个月,前来咨询考前饮食的家长比平时多了三四倍。“这恰恰反映了家长的焦虑:学习上帮不上忙,总想在生活上给孩子特别待遇,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就拿刘女士的儿子来说,原本1.83米的个头,体重169斤,吃素半个月后减轻了好几斤,记忆力也不如以前了。钱展红认为,对于考生来说,“一日三餐要保证足量的主食、丰富的蛋白质及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关键在于要营养均衡、清淡”。
钱展红给出了具体建议:早餐以稀饭、面包为主,适当添加一些粗粮,同时辅以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餐和晚餐应注意主食、荤、素的平衡搭配,其中午餐相对丰盛一些,量要足一点,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可清淡些、量相对少一点。她特别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平时的饮食规律和习惯,不要刻意改变。
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几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发现学校并未因为临近高考而调整学生的日常作息。嘉兴一中副校长李虹说,学校更关注的是,确保近期的伙食让备考学生吃得健康放心,所以对食堂的管理会比平时更加严格。同时,对一些过度焦虑的家长,学校会第一时间作出“心理干预”,让班主任及时与其沟通,避免家长的紧张情绪影响学生备考。
考前学习:“求全”还是“求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希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学校能多给孩子上复习课,把知识点再梳理一遍,以免有“漏网之鱼”。一些学校也确实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地毯式”的复习,那收效如何呢?
“这样的复习课,是学生陪老师上课,而不是老师给学生上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直截了当地表示,在学生知识基本面已经成型的这一阶段,教师试图在复习课上把知识灌输给每名学生,那就违背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多数学生不是“吃不了”就是“吃不饱”,因此备考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衢州二中高三学生小刘饱受“做题慢”的困扰,别人40分钟可以解决的选择题,她得花一个多小时,导致试卷完成率不高。为此,班主任郑友民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复习方法:40分钟内必须做完35道选择题,然后剖析错题的原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做题慢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用‘挤脓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排查知识上的漏点。”郑友民介绍说,该校高三年级已进入停课状态,教师不再大规模上复习课,而是在办公室里开设“专家门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这一延续多年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如果学生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杭州学军中学则会安排任课教师上“最后一课”——在高考前一周,花20分钟进行专题辅导。“辅导的内容未必就会考到,但只要是多数学生想了解的知识,老师就有必要去传授。”校长陈立群说。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科学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