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该校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中,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取得了“农民受益、学校乐意、企业称心、部门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越来越多好奇的目光向郴州一职聚焦,寻找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是什么铸就了郴州一职的品牌,郴州一职快速发展的奥秘是什么?初夏时节,笔者走进郴州一职,与校长田振江面对面地探求郴州一职的发展秘诀。
提起郴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其声誉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几年时间,这所学校的在籍学生就由2007年不足1000人,跃升到如今的5000多人。与此相伴的是,学校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让其他职中都有些羡慕。2011年,该校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统一经费,统一培训,共享大职教资源
2009年5月,在区政府一次常务会议上,就职业教育的冷落及下滑问题,区政府领导也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其根本在于发展后劲不足,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不断深化职教改革。为此,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苏仙区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苏仙区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通知》、《苏仙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
田振江介绍,苏仙区有着光荣的尊师重教传统,“再苦不苦孩子,再穷不穷教育”的口号曾响彻全国。在区职教中心建设上,时任区长、现任区委书记彭生智作了重要批示:“统筹全区各类培训资源,将各类培训指标划归到区职教中心统一调度,将各类培训经费划归区职教中心统筹安排,工作经费按全区年人均2元的标准由区财政预算单列,统一拨付到区职教中心帐户”。彭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区职教中心的实质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几年,全区职业教育的教学基础设施投入达4200万元,另投入800万元优化了实验实训设备配置,改造培训场地18个,更新升级计算机房8个、多媒体教室15个、汽修实验室1个、畜牧兽医实验室2个,并以合作方式引进了一家汽修厂,装配了语音室、电子电器模拟实验室、远程教育室,投入100余万优化了校园网络。
2010年,苏仙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项目获得国家评审通过,中省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帮助全区农村脱贫致富,起到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该校还结合本地发展实际,贴近“三农”办学,利用区职教中心的师资和实训场地的优势,实行“一个专业挂靠一个乡镇、一个班级挂靠一个村委会、一个学生挂钩一户农户”措施,把农业科技通过学生送到村村寨寨,让学生就地实习,让成果就地转化,以此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该校结合“一村一品”开展培训教育,竭诚彰显“零距离”效应,开辟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如今,以卜里坪街道办长冲铺村为中心,形成了1.5 万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每亩收入8000元以上,与过去种田相比,效益增长6倍以上;以“草皮村”——桥口镇白溪村为中心,形成了1.2万亩草皮基地、8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同时还打造了6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3.5万亩杂交水稻种植基地、10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学校还围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展餐饮、休闲等培训服务,全区涌现出1000多家餐饮店、农家乐。桥口镇排塘村村民杨四和夫妇改变过去单一种田的传统,每年种田还兼种植草皮,又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由过去的5000元增至8万多元。短短5年间,他家就新建了一栋24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添置了小汽车、拖拉机、手机和固定电话。
“学校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乡镇农校等已有教育资源,为每所乡镇农校平均投入5万元,装修一间标准化学员培训教室,以郴州一职为主阵地,以乡镇农校为站点,采用‘农校+基地+农户’等教学模式,开设了畜牧养殖和园林技术等当地急需的热门实用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教学课堂开办到农民的猪圈牛栏和田间地头,实行零距离教学。”
田振江说,学员按非全日制注册学籍,免交学费、免费发放教材,统一安排授课,让广大农民读书不交钱,还可以拿中专文凭,学到致富实用技能。
统一认识,统一培训机构,共建区职教中心
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作为郴州市的农业大区,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苏仙区委、区政府着力思考的问题。“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定了‘围绕转移抓职教,抓好职教促转移’的工作思路,并把其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重大举措。”田振江说,2005年7月,将原郴州成人中专、苏仙区教师进修学校整体并入郴州一职,把全区成人教育和乡镇中小学师资培训的职能和资源统归一处,从而建立了全区性的职业教育平台,完成了对苏仙区职教资源的初步整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曾一度走入低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反差:一是教育界出现“重基教轻职教”的反差,一方面基础教育倍备受关注,每年中、高考以后,领导重视上线人数,家长关注考试分数,城区各高、初中学校门庭若市;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教师拉关系到处招生,学生则想办法托人找工作,职中受到社会歧视。二是在就业需求上形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反差,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缺 乏实践经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职中学生有一技之长,普遍找到了工作。
田振江介绍,苏仙区委常委会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后,形成了广泛共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必须以职业教育为基础。2009年3月,以郴州一职为牵头学校的苏仙区职教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常务副区长和分管教育、农业的副区长为副主任,相关科局一把手为委员的区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郴州一职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职教中心的日常事务。
同时,着力开创“三位一体”的苏仙大职教新模式:即将中职学校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全区的中短期职业培训、乡镇农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统一由区职教中心组织实施。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组成单位必须服从区职教中心管委会的统一指挥,一切要以区职教中心建设所形成的会议决定为准绳,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凡属于职业技能培训的项目,全部归口到区职教中心管理,由区职教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举办此类培训,否则将追查举办者的责任。
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认识,思想必须通,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个决定为区职教中心的实质运转扫除了一切障碍,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通过有效整合,苏仙区职业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统分结合、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统一就业,实现校企和学生共赢目标
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成为技术人才,这是郴州一职一贯追求的目标。但学校的发展与地位往往与生源的优劣有很大关系,如今许多省示范性高中都在上演优质生源的争夺战,而职中的学生大多是一些考不上普高,且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甚至是问题学生。
田振江坦言:“针对职中的生源状况,要想办出品牌学校,在人们心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却把这些别人看来是难以教育的差生,都看成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特点的潜力学生,一个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技术人才。”
田振江说:“教育,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只有受到了尊重,他们才能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一个能自尊和尊重别人的人肯定是有希望的人。”正是这种没有差生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在郴州一职都得到充分尊重,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深挖细掘。 班主任刘雄老师班里有3位“跳皮鬼”,开学没有两天就打架。仅仅过了一个月,这3位学生就得到全面地改变,两个成了班干部,无论是学习还是社团活动,均样样带头。
为改变人们对职高的偏见,带着家长和学生的一份希望,郴州一职开始了艰苦探索。每一年,该校都要组织教师去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每一次寒暑假,该校还要派老师不断地家访,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田振江介绍,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服务地方经济,职业中学大有可为。2012年,学校通过考察,发现郴州高新区的IT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学校通过努力引进了北大青鸟进驻校园,建立实训基地,壮大学校的办学能力。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做中学、学中做;学了做,做了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郴州一职不少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地为农民工培训服务。一些老师还与农民工结下了深厚友谊,农民工“毕业”后碰到技术难题,打一个电话给郴州一职老师,问题就能解决。这样一份“待遇”让许多农民工引以为豪,一时在当地传为美谈。
截至今年5月1日,7年来郴州一职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培养的学生已达48500人,先后与郴州本地和广东、上海、北京等地300多家规模企业签订合同,采用校企合作及订单培养方式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基地,统一安排毕业生、结业生就业。
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开通了就业推荐信息平台,将学员的专业、人数、性别、年龄等详细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方便企业单位快捷地了解人才信息,为学员提供了更好的就业通道。许多中职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实现了自身价值,为企业和社会,也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真正实现了“政府满意、学员受惠、学校受益”的共赢目标。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郴州 职业中专 湖南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