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
10月3日,成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CEO潘海波和他的员工们已经在为跨境电商业务的开通做最后准备。“这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商品货源平台。”潘海波说,除了美食、奶粉等传统海淘商品外,还有进口家具、汽车配件等,“只要是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买到。”
跨境电商贸易的背后,是物流通道的有力支撑。依托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规划建设,全球商品将搭乘着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飞速往来于其间。而成都,也将打开继空港之后的另一个开放门户。
潘海波的办公室,离成都铁路口岸只有一步之遥,中亚班列和蓉欧快铁,就在这里停靠。“一瓶欧洲的红葡萄酒,跨越近一万公里的路途到达成都消费者的餐桌上,坐火车只要12天,比海铁联运省时70%,比空运便宜75%。”
凭借即将开通的跨境电商业务,这样的时间和价格成本,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国内顾客在该平台上购买海外商品,第一天下单,第2天卖家发货,第3天就在园区清关,然后进行国内配送,成都地区消费者最快72小时就能收到货。
这样的体验还将随着西部铁路物流中心的升级而升级。今年8月底,经过10年建设发展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正式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将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联通欧洲、泛亚的桥头堡”。
“名称变了,功能也会更加完善,随之档次也会更高。”青白江区物商委副主任邱锦美坦言,过去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由青白江区级财政出资建设,而更名后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将由省、市、区三级联建。
从目前披露的少量信息来看,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将包括“两站两园三功能区”:即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铁路局大弯货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散货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核心区、物流总部及口岸配套服务区、大型商品商贸区。其中,园区近期设计吞吐能力为100万标箱、900万吨散货;远期为250万标箱、1900万吨散货。
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库、口岸综合功能、中欧商品贸易转运中心、保税商品展示销售中心……初步拟定的建设项目,更能体现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国际范儿”。根据计划,在2015-2017年期间,拟启动建设口岸枢纽设施、道路等共计15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19.3亿元。“成都国际铁路港还将与大型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融合联动发展,建成商贸与物流、传统交易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化高端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助推青白江区打造千亿物流商贸园。”邱锦美说。
在中国地图上,一条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划向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划出了我国人口密度的差异。学界一致认为,“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在成都市物流办副主任张弛眼中,这条线划到经济版图上,恰恰凸显出成都作为开放口岸的绝佳位置。“向西开放,可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开放,面向的则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东盟,区域位置也是绝佳。”在张弛看来,成都处于欧洲和东亚的中点,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无论是战略需求还是地缘优势,并非都只是成都一厢情愿。
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中转站,对成都来说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以物流为基础性先导产业,引导全球优势产业向成都转移,促进成都产业提档升级。
张弛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前不久,成都某知名家居企业打算通过蓉欧快铁进口家居产品。但在交流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和成都市物流办却碰撞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实际上欧洲生产成本是很高的,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研发。能不能考虑把生产线移到成都呢?”张弛说,“如果企业争取到进口木材资质,建成全球最大的欧洲家具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心,岂不是更好?”
可以预见,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成都造”的含金量将发生巨变:以前多数“成都造”都是基于成都本地资源,发展具有成都本地特色的产业,但今后,整合了全球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成都造”,将以高附加值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成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据悉,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相关规划正在加紧制定,预计今年10月底前形成。成都和青白江已先期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并成立了市级平台公司,主导铁路港基础设施、功能性平台项目以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三年间将见成效。
西向通道的打通,也为成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遇。成都的下一步目标,或许就是启动“中欧产业园”战略。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 铁路 国际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