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实现,全国金奖,收官!”日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郭悦颖在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以纪念自己和团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在这次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四川大学的3个项目以“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第二。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大力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看来,学生要更好创新创业,学校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全过程护航学生创新创业。
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我们希望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教育教学改革。”谢和平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应该只是在“第二课堂”,而是应该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主渠道去培养。
10月23日,川大“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决赛举行。而从2010年开始,川大就启动实施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把本科新生编成25人左右的小班,鼓励老师推行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改。”张红伟说。她希望这种在全校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师生互动,鼓励教学相长,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谢和平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学生靠记住公式、背熟内容考高分的“学霸”模式,真正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高分“学霸”,而其核心是打破传统的“标准答案考试、60分及格”的学业考评体系,促使学生不得不去自发学习、独立思考。
去年,为配合“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川大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动态化“四位一体”的学业考评新体系。新考评体系要求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性学业评价。创新学业评价标准,不再以传统的“记住多少、背住多少”作为优秀的考核标准,而是以“领会多少、思考多少”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创新非标准答案考试过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考试答案确定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创新动态及格考评机制,根据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成绩正态分布状况,动态确定及格线。
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练武之地
2012年,在川大读研的冯军帅和几名同学一起投身创业。这次,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和团队凭借实唯科技物联网平台项目斩获金奖。
冯军帅告诉记者,自己创业的转折点,就来源于学校的一次创业大赛。他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性格相对内向,但通过那次比赛,知道需要去向别人讲清楚自己做的事情,还要回答投资者的犀利提问,着实开了一番眼界。
“大学生创业最难熬的是初创阶段。我们团队在起步阶段走了不少弯路,遭遇资金资源双重匮乏的难题,团队成员甚至把生活费、奖学金都投进去,却看不到希望。”冯军帅说,最终是从学校申请到一笔10万元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发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公司研发的产品申请到发明专利打开了市场,现在冯军帅已申请专利12项,还创办了成都实唯物联网有限公司,并在青创板上市。
和冯军帅的感受一样,“乐乐医”的创始人吴刚,也感激在学校的经历。他主创的“乐乐医”患者诊后随访及慢病管理平台项目,也夺得本次大赛金奖,而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川大的医学博士。
“最初的创意启发,来源于学校每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吴刚介绍说,在校期间,每年假期都会去一些老少边穷的地方做巡回医疗。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偏远地区很多病人在就医上有困难,花在路途中的费用远远超过诊疗费。他就萌发了开发一个平台的想法,一些简单的问诊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然后配合当地的医院及时有效解决患者问题。目前,这个项目在大赛上备受投资者青睐,近期就有3家大的风投公司来成都对他们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大学生创业,最缺的就是经历和经验,学校要做的除了教知识,还得搭好平台。”张红伟说,为了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练武之地,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500余项,投入资助经费达1000余万元;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科与创业竞赛200余项;近3年来,已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学生科技节等40余项创新创业活动,累计覆盖人数3万余人,孵化创业团队750余个。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四川大学 高分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