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谓自由,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受社会和他人的干扰,尤其是人为力量的约束。所谓全面,是指人的活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然而,“自由”并非无拘无束,而是建立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国家法律、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自由发展强调发展的形式,是指人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愿,选择发展路径。“全面”并非面面俱到和平均发展,而是需要尊重个人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内容,关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作为社会人的完整性。在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休闲从两个方面得到隐喻。其一,休闲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其二,未来社会中休闲是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随着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如何将其转化为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变得尤为重要。古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前已提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可见,休闲教育对“成为人”的重要性。希腊文的schole或skole所代表的含义为“休闲”,后来引申出拉丁文的scola和英文的school(学校)及scholar(学者),这说明了休闲在古希腊常常泛指为学习活动,显示了休闲和教育之间密切的关系。休闲教育是以内在兴趣为学习动力,让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支配自由时间来最大化地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自我满足,并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以使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为目的,以发展个性、社交、情智为核心设计教育内容,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从大学生这样一个有丰厚的文化修养、代表着年轻活力的特殊群体开始逐步普及休闲教育,更能提高全民休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大学之前,应试教育模式使我国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迈入大学校门后,面对骤然增多的自由,本应将其转化为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机遇,却由于我国大学休闲教育的匮乏,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进而错失了自我发展的良机。也有不少大学生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忽视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失去了人的主体性。同时,由于休闲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大学生很难进行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本应成为“完整的社会人”的大学生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书呆子”竟变成了很多高学历人的代名词。
对我国大学生休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不少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休闲对于实现个人发展的价值,转变了休闲就是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的观念,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休闲活动。然而,我国大学生的休闲实践活动仍处于较低层次,上网、闲聊、打游戏等行为只会使大量自由时间被消耗,甚至腐蚀身心。以上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大学生休闲教育的不足所造成的。
大学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机构,大学教育作为最具人性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理应关注未来的公民生活,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既是休养生息,又是讲求生活的品质;既是“成为人”的舞台,又是人的精神后花园。对大学生进行休闲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普遍有闲的时代,使其成为视野开阔、德才兼备、胸怀宽广、开拓创新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
针对我国大学生的休闲现状,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现存的问题,在大学开展休闲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不仅要注重休闲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正确的休闲态度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二是教学形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重视休闲氛围的营造,多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三是教学方法上讲求体验式教学,关注“自由的”技艺,强调休闲教育的过程而不只是教学的内容和结果,使休闲教育更多地作为一种教育方法,使休闲意识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四是注重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使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能力、愿望和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五是考核和评价方式侧重于学生的多维发展、生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休闲教育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们更好地生活,在肯定人的自然天性和拥有自由选择休闲方式的权利的同时,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帮助个人发现自我,培养兴趣爱好、休闲价值观、鉴赏能力和休闲技能,最终提高人的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