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联合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农民工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处于生产一线的农民工必须及时提高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工自身竞争力,还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个大局。“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正是《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4.04亿人,其中农民工总数为2.77亿人。截至2014年,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23.8%,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仅占7.3%,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4.8%。
在具体措施安排上,《计划》要求“开放优质网络资源”,借鉴“线上教育”等模式,以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鼓励企业和院校积极参与其中,如由企业推荐员工参加再教育、由相关院校把关教学质量等。不过,这些措施尽管抓住了“企业”和“学校”这两个影响计划成效的重要因素,决定最终结果的毕竟还是农民工本身。再教育说到底是一项个人选择,无论所属企业是否加入计划,农民工考虑这一问题时依然面临着要放弃部分利益的风险。计划要求为“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而对其开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等内容的通识性素质培养,尽管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极有价值,但在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农民工一旦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划不来”,就极可能放弃继续学习。无论学校在教学质量把关上如何严格,如果受教育者在主观上率先放弃学习的愿望,教育就已宣告失败。鼓励更多企业加入计划,虽可减少因担忧薪资受损而放弃接受再教育的情况,可是,由企业推荐员工,却存在着变相拉大员工差距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恰恰是表现欠佳者更需要得到专门的培训和提高,而推荐不优秀的员工往往同企业的初衷相悖。
2013年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3654名农民工,44%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其中70%的人给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机会、经济困难。《计划》尝试建立“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地方工会加大对行动计划的投入,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这些措施在制度设计上有利于减轻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经济负担,但各方的具体分配比例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通过协商确定。
要确保再教育计划成功推进,消除农民工在经济、时间成本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是重中之重。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生选择,农民工在权衡利弊时,更需放眼长远,不应该囿于眼前小利而放弃实现自己“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再教育 农民工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