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生进校,学什么、怎么学完全是由学校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学生到企业上课,企业除了提供设备、师资外,还会根据自身需要编订教材,目标明确地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并帮助学生在企业中找到好‘婆家’。”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中校长曹永浩告诉记者。
这样的转变源自7年前的一次打击。当时曹永浩到一家拥有4000多人的电子科技厂去推荐学生就业,但厂长对他说:“我们的技术岗位一般的本科生都做不了,中职生肯定不行;真正的技术要靠我的技术师傅来教才能学得会,你们学校教的都没有用。”另一家工厂厂长更是直言不讳:“在我们公司中职生跟初中生一样用,就是安排在生产线上重复一些很简单的操作,只要身体好、能听话就可以了。”
“打击好大!我们沥尽心血培养的毕业生,其职业技术含金量、就业价值体现在哪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次“推销”经历尽管痛苦,却为曹永浩打开了另一扇窗。痛定思痛之后,曹永浩决定“要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打造技术达人,让学生培养能够切中企业转型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那段时间,曹永浩就像到处取经的唐僧,从广东省内有名的中职学校,到天津市、武汉市、江苏省等国内职业教育的发达地区,再到德国、新加坡,凡是能取到“真经”的地方他基本都跑遍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取经的过程中,一系列机缘出现了。
机缘之一就是曹永浩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徐老板。徐老板经营的是精密模具厂,有慢走丝、快走丝、磨床等价值500万元的设备,一年接单300多万元。曹永浩对徐老板说:“我想请你把车间搬进我们学校来,请你们的师傅来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在车间里学你们的技术。就像是学徒制,手把手地教,师傅怎么做就教学生怎么做。”经过反复协商,徐老板把公司搬进了学校,被称作“车间进校”。
机缘之二是在东莞市模具行业协会的一次活动中,曹永浩认识了日本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尚明。张尚明决定和长安职高一起合作开设“企业课堂”。在“企业课堂”中,授课教师都是公司里的高级工程师,公司为学生们提供了高速铣床、高速加工中心、高精细度慢走丝等价值千万元的先进数控机床,都是应用在生产一线、最新型的机器。
机缘之三发生在2012年年初,曹永浩到香港钜升公司参观,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精密模具件生产及高端产品处理等,是一家科技型、专业型的企业。曹永浩想,这样的企业若能参与职业教育,再好不过了。经过多次努力之后,这家公司同意提供公司模具生产的全部岗位给学生进行学习,长安职高启动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学制”。2012年10月,学校2010级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70名学生,进入钜升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学制”学习,担任指导教师的是钜升公司各个岗位的优秀技术人员。学生分成14个岗位、16个小组,每组有一位师傅全天候指导,熟练掌握一个岗位的技能再进入下一个岗位继续学习。经过第一阶段的轮岗学习、第二阶段的定岗学习后,学生已经可以直接上岗,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无缝对接。
在曹永浩的努力下,长安职高先后开展了“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的实验。一批批学生在这条“流水线”的锻造下成为技术达人,成长为企业的中流砥柱。日本全资深圳美高精密注塑公司慕名前来聘用了“牧野企业课堂班”的学生,该公司总经理对曹永浩说:“你们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可以学到企业师傅工作多年才能接触、掌握到的技术,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技术人才。”
不久前的一天,该校2008级模具专业3班毕业生杨健冬拿着一件精美的不锈钢工艺品,笑容满面地找到曹永浩,他说:“曹校长,我在学校里学到很多实用技术,现在我已经带徒弟了。这是我在车间实训时用线切割做的工艺品模具,上面有咱们学校的校名,我把它送给您,感谢母校……”
曹永浩说:“学生变得适销对路后,最终受益的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光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民正是受益者之一,他说:“‘双转移’开始后,东莞产业升级步伐已经迈了出去,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却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公司用工1.5万人,80%要靠自己培养。这成了我们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现在,曹建民有了新的选择,“我们与长安职高达成协议,共同培养技术工人。一年的顶岗实习既填补了人才缺口,又为企业发展储备了技能人才。”
如今,一批批长安职高学子成为助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曹永浩说:“从这些可喜的变化中,从这些学有所成的学子身上,从7年前企业的怀疑和现在企业的欢迎与好评中,我看到了中职生的未来,也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希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