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我们还未找到。”在日前举行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研究”课题开题会上,课题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说。据悉,该课题由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立项开展。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仍需摸索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有什么特点?黄荣怀分析,第一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诉求,第二是广大老师能遵循的,基本的通行做法,第三是诸如微课、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之类的探索。
课题专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实验室主任方海光副教授认为,以移动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景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课堂模式,逐渐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目前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移动学习目前的终端形态主要表现为手机、平板电脑和穿戴设备,内容形态主要表现为微课程和app,活动形态呈现翻转化和互联网化特征。
怎么找到移动互联网中的规律?黄荣怀认为,更多地需要靠一线教师们一点点的摸索和探索。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目前还比较有限,“比如,pad教学,只要一人一个pad,就宣传自己实现了智慧课堂,而缺乏基本的教师培训、教师准备。”黄荣怀说,“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国外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认为单纯靠pad达不到目标,一定是老师指导下的pad教学。”
信息化手段转变的背后是课程的转变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是希望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这需要有平台技术的支持,但更需要有老师的引导和指导。”课题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马涛说,课堂模式的转变,背后是教师“教”的转变,是学生“学”的转变,而教师和学生转变的背后是资源的转变,资源转变的背后是课程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通过智能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提升,都能成才,是“互联网+”教育的初衷。需要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共同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呈现给学生带来个性化提升的学科素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掌握学生、了解学生。
课题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丁书林认为,当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改变之后,教育教学的改变,一定会伴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的,课堂中,学生也可以用它来上网、玩游戏。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发酵之后,怎么处理?”
丁书林建议,不要把移动互联网学习聚焦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科学习中,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学科的学科素养如何得到发展,同样需要值得研究。
“电视出现之后,人们提出用电视教学,但是教育只是电视的附属品,电视的主要属性还是娱乐。同样,电脑也是娱乐的,我们的移动终端是个富媒体,大家必须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移动终端主要是用来娱乐的,那么,还要不要把移动终端引入课堂?移动终端介入多少?”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施为民说。
施为民认为,现在很火的STEAM学习,多位老师同时讲授同一门课,确实体现了课程的综合能力,但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学习时的压力?上一分钟还在语文阅读,下一分钟需要了解音乐背景,学生能否消化?
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执委会主任孔振英说,如何让孩子从小就信任移动互联的学习环境?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应该多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什么?幼儿的信息化素养是什么?孔振英希望,能有更多的理论研究为一线教师的探索奠定基础。
移动互联网教育给教师更多挑战
“当我第一次听到原住民的说法时,我很震惊。”施为民说,“老师是信息化时代的移民,但孩子们都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在现有的环境下,老师们如何抱着昨天的思维和学生谈学习?如何走出‘用现在的思维方式,传道昨天的知识,培养明天的人’的怪圈?如果说学生是学习者,那么老师应该是学习服务的提供者。”
施为民认为,不是教师发展不重要,而是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更高了。移动互联网对教师的挑战体现在:首先,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加深,学生随便一个问题都可以直接百度答案了,当学生向老师提问时,老师的感觉是站在悬崖边上,一不留神答不上来就掉下去了。老师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用原住民的思维与孩子沟通,用孩子的思维教孩子。教孩子思维方式。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副校长易建平介绍,曹杨二中在办公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选课走班系统等方面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探索,但对于一线学校而言,目前最困惑的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目前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只要是先进的理念,都愿意接纳,在教学中,也是基于传统教学渐进,去除老师高度重复的工作。信息化技术在学校的运用中,哪些可以大力推进,哪些应该慎重,科学论证。这是我们困惑的。”易建平说。
对此,方海光认为,移动学习包含两层含义: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设备及其环境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不是静态的,而是发生在各个时空。移动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应用?方海光认为,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比如pad对选择题、客观题的即时反馈,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建构化学习:基于以往经验建构新的想法,比如STEAM学习;情景学习,比如利用电子设备拍照、记录;机遇问题的学习和感知学习。“从班班通——交互白板——反馈型教室——探索型教室——协作型教室,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介入教育教学。”方海光说。
对于一线教育教学的探索,黄怀荣认为:“虽然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需要花传统备课的5-10倍时间才能做到,但一旦探索成功,就很有价值。”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教学 课堂 互联网 甘肃|兰州|技校|技工|中专|大专|甘肃技校|兰州技校|职业学校|职业技术|高级技工|甘肃中专|甘肃大专|定向招生|高薪就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汽车维修与美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工程司训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