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影响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事关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关注并应对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之间的“时间差”,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切入点。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之间至少存在六个“时间差”。一是专业建设的长周期带来的“时间差”。当今社会技术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专业建设往往滞后于技术更新换代,而且一个专业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很容易造成社会需要时没有培养出相应的人才,等培养出来了可能又用不上的结果。二是专业建设的惯性带来的“时间差”。建设一个专业,需要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投入,需要一定时间,等到专业建成熟了,相应的技术可能已经落后甚至淘汰了,但学校为了利用教学资源还在继续招生,导致学生一入学就面临“失业”。三是跟风建设带来的“时间差”。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上普遍存在着追赶现象,一个时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你开了我也开,结果导致几年后人才过剩,相当一部分学生分不到一勺羹。四是针对具体岗位设置专业带来的“时间差”。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岗位的知识内涵和技术含量日益丰富,职业岗位变更快,高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低技术岗位随时消失。然而目前职业学校主要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当岗位不存在时,因岗而设的专业也就成了无的之矢。五是升学带来的“时间差”。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中高职一体化的推进,一部分学生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导致就业预期推迟,人才暂时相对短缺。六是学历培训和资格培训错位带来的“时间差”。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资格培训。很多从业资格的取得要以相应学历证书的取得为前提,学历证书取得在前,资格证书取得在后,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甘肃技工学校)
因此,要正视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之间“时间差”的存在,并以应对“时间差”为切入点,采取积极措施,下活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这盘棋。
一是强化专业建设的前瞻性。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有前瞻性、超前设置,有科学性、精准设置,有系统性、协同建设,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同步获取,使专业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与人才需求的峰期、数量、规格相一致,是应对“时间差”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现难度很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职业学校和各类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
二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适应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不仅要立足当前技术培养学生技能,还要着眼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技能的拓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使其具备较完全的智能基础、多方位职业转换能力,由单一操作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因此,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是必由之路。中高职衔接主要是专业衔接,要统筹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统筹安排开展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注重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不同层次职业学校的专业适应性应呈“金字塔”型,体现宽、中、窄态势,中职的专业适应性最大,高职次之,本科较小,分别培养复合型、专业复合型、专门复合型人才层次。办学规模也应呈“金字塔”型,体现大、中、小态势,中职人数最大,高职次之,本科较小。专业目录数量呈“倒金字塔”型,体现群、类、门态势,符合少、中、多要求,中职专业以群为主,高职以类为主,本科以门为主。专业课程设置也呈“倒金字塔”型,体现浅、中、深态势,形成低、中、高梯度,中职公共基础课比重较大、专业课程内容浅,以通识专业课课程为主;高职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内容较深,注重操作性;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深,既注重操作,又着眼技术开发创新。(甘肃技校)
三是加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职业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构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创设信息共享新平台,引导新技术研发企业、机构提前介入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既要立足当地,又要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切实处理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定位和人才市场开放性的关系,增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四是保证专业建设的可靠性。职业学校应加强软硬件条件建设,全面满足专业运行需求,全面保证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全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规格、高水准,“不追风、不勉强、不忽悠”,切实追求有保障、有质量、有特色、有市场的专业建设。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一所专属甘肃省人社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技工学校,联系电话:0931-2392668
学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地址: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