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须做好“三结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启动以来,教育部已立项建设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包含10个子库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覆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高职专业大类的56个专业类。通过项目建设,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学校和企业投入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带动了一批专业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打造了一批专业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团队。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学校信息化水平、教学改革制度环境、资源质量、教师能力等因素影响,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发挥受限。笔者认为,要建设和应用好资源库,必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三方面紧密结合。(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资源库建设须与学校信息化工作相结合
信息化应用于教育行业已逐步进入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融合阶段,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逐步体现、教师从课堂主角渐变为学习设计者和辅助者。以资源库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正推动着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体制进入重构与变革的拐点,学校必须构建开放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系来解决深层次教育问题。
构建创新型信息化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明确将校园信息化建设定位为学校发展战略,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明确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二是要改变信息化建设理念,改变过去“由业务部门负责、以部门管理为主、服务分散”的状况,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全校统一实施”的服务模式。三是要转变部门信息化建设职责,从关注软件系统开发转变为重点研究业务流程和应用管理数据,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深度融合。(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
构建创新型信息化应用机制。一是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信息化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二是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体制,创新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及学习环境设置,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优化教师考核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综合评价技术应用。三是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关注教师在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整合过程的能力架构,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引导方式。
构建创新型信息化生态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数据管理模式,建立整体、全局数据观念,统一技术和应用标准,有效整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二是要重构业务和服务流程,以业务需求为主导,注重数据应用,将数据真正流转到业务和管理部门产生业务价值,使每位参与者成为数据的受益者。三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完善制度建设以推进信息化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展。
资源库建设须与学校资源建设工作相结合
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开发优质资源和关键应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要以应用驱动资源建设,着眼于解决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继续常态化的有效整合资源、合理选择建设类型、持续更新资源内容。
已有资源和新建资源相结合。一是理性评估现有教学资源,遴选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和社会公开教学资源,去粗取精、优化组合,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二是优选组团建设资源,聚集专业综合实力强、特色明显的院校,联合代表相关专业领域水平的行业、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新的资源。三是以“我”为主建设资源,根据已有资源情况和实际建设需要,做好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制作和质量监控工作。(甘肃轨道交通学校)
应用场景和建设类型要切合。一是不能为了资源而资源,应根据结构化课程体系要求,建设涵盖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内容,覆盖专业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的基本资源;建设反映行业发展的趋势特色、前沿技术、最新成果及国际比较,并能够保持先进性的拓展资源。二是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应根据教学需要建设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等不同层次的资源,短小的“微课”应是内容紧凑、结构完整地阐述或演示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视频资源,体现“微在形、课为魂”的特点。三是不能为了仿真而仿真,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合理确定各类资源呈现形式,虚拟仿真资源重点用于解决教学中“讲不清、看不见、进不去、动不得、难再现”的难题。
常态建设与动态管理需融合。一是保障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常态化建设,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资源质量审核机制,优化资源应用环境,强化资源建设过程管理,变“项目化”建设为“常态化”建设。二是将资源从存储式管理转变为知识化管理,准确、有效、迅速地对海量资源以及资源使用记录进行再次加工、处理、组织和挖掘,充分发挥资源功能和价值,使用户可重新建构、发现、管理和创新知识。三是应用驱动资源的动态管理,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增加、淘汰、更新资源以及改善应用环境,加强资源应用分析和日常教学行为分析,形成常态化的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甘肃轨道技工学校)
资源库建设须与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
教育信息化催生了新的教育教学形态、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只有围绕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师生主动参与应用,才能实现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观念。一是脚踏实地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分析主要就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岗位人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点,构建结构清晰、逻辑紧密、体系完整的结构化课程,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二是同步做好资源库体系建构工作,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结合信息化教学特点,对资源库的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运行平台功能等进行整体设计。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完善人才培养,让资源库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会“说话”,聚焦教学过程及其评估,及时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创新与变革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改革学分管理、学制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业评价制度,在教师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基于数据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二是优先关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老中青结合的复合型、多面手教育教学团队。三是应用资源库驱动教育教学变革,在日常教与学活动应用过程中改造与提升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并不断提出和实现新的应用。
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一是明确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地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设计与共享、应用信息化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等工作均应由专业教学团队主导完成。二是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倡导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按照“便捷、成效、促用”的目标构建学习资源与平台。三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应用,建立适应学习者的教学方式,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一所专属甘肃省人社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学校,免费热线:400-1001-865
学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网址:http://www.qljixiao.com
学校地址: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