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树花开,艳过方知岁月温暖,香尽便觉天地悠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有那么一批六O七O后的一代初中毕业生,为了家庭和实现个人的梦想,毅然放弃继续升造的机会,早早中断了自己的才华,考取了国家包分配的初中专。这批中专学生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在当年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和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考取中专的城市孩子意味着有个美好的未来,农村孩子意味着从此跳出了“农门”。
30多年前的1980年,我和我的初中同学,就考取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无论以后我们在哪个旮旯,只要烙上了中专的印记,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聚在一起,说起往事,一杯茶,一瓶酒,津津有味地评论当年,回想起在学校的每一天,内心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自得。经过三四年的文化和专业学习,我们大多分配到了基层第一线。那时国家专业人才很稀缺,毕业分配天地之别,有关系的、成熟早的、会来事的、命运好的同学会分配到省、市级党政机关;没关系的,学农林的大都去了乡镇做农村工作,工商财专业的学生稍好一点,去乡镇工商所或者财税所、供销社,也有一大批去了地方国有企业。医护类专业的毕业生,去了基层卫生系统。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去了农村中小学;有的分配到大山深处的林海;还有的分配到戈壁荒原的劳改农场,我们这批毕业生分配去向主要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
转眼已过了三十多年,青春已去,鬓发已白,“芳华”已逝,心已苍老。昔日激情燃烧岁月,追求理想情怀,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美好的中专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一幕幕回忆象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回想那段青葱的岁月,恰同学青年,风华正茂,记忆永存。那时的我们只有十五六岁,不懂人间世事的毛小孩,处在青春期和长身体的年龄段,每人每月16元的伙食费,吃份饭,伙食差的曾经绝食罢课抗议过,一些饭量大的男生,根本不够吃,女生就匀给男生,多年后想起来,感动依旧。饭堂也没座位,同学们蹲在地下吃。宿舍也没暖气,冬天冷的几个同学打通铺睡。被子那时也没被罩,脏了拆洗后让女同学缝。每天过着三室一堂(教室、图书室、宿舍、饭堂)式的生活,经常在校园的绿树下、花丛中苦读勤学。学校生活单调而又枯燥,紧张而又活泼。学校偶尔周末放个电影调剂一下我们的生活。闲暇时我们沿着校园的林荫小道漫步,憧憬那美好的未来,很是惬意。那时的校园到也漂亮,学校四周都是农村地田,只有一条街道,店辅稀少,没地方游玩,我们也只好一心地学习。
那时的我们,男女生之间封建的还不说话,工商财、农林水的学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僧多粥少,医卫师学校女生能多点。青春的少年,有情窦初开的懵懂,不乏有情商高的男女生互相倾慕谈情说爱的,在学校偷偷写个情书,眉来眼去、暗送秋波,递个小字条,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约会的,互相表达爱慕的,也有结成百年合好的。长的漂亮的女生被众多的男生追求,有的嫁给学历高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弹指一挥间,梦幻般悄然过去,细读同学沧桑脸颊,心潮难平。毕业后我们可谓是走了一条曲曲折折的成“才”路,八十年代,大家无一不经历了学历的提高历程,或脱产进修,或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接受电大函授,从中专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我们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在祖国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我们中的一部分,由于没有社会关系,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镇农村,成了中国当代基层最坚固的基石。
十八九岁,刚成年的年龄,便被分配到基层和边远的山区,有的地方,人烟稀少,找个对象都困难,30多元的微薄工资,交通还不便利,没有交通工具,靠两条腿行走去,有的工作场所连照明电都没有,生活的很艰苦,有时工资还不能按月发放,艰苦的工作环境锤炼着我们,使我们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
最糟糕的是师范类毕业生。其他类的中专毕业生还好,尽管分配到了农村,但因为专业的原因,至少还是在乡镇所在地工作,好歹是一个乡镇的中心所在地。师范类却不然。每个乡镇,除了乡镇所在地有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之外,还有许多小学,均衡布局于各个村庄。甚至最偏远的、人迹罕至的村庄,都办有小学。这批中师生刚毕业,基本上都被分配到了各个村小。吃饭都成了问题,每个老师都是派饭吃,吃遍全村各家。听一个教师跟我讲过:有一次,去一户农民家吃饭,农民家的小孩子不小心把面条撒在了地上,家长又把面条从地上拾起到小孩的饭碗中,目睹这情景,条件反射的让这个教师把刚吃的面条呕吐出来,从此不能吃面条,一吃面条就呕吐。有的女教师晚上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学校里,外面的每一个响动,都让她担惊受怕。
面对基层单位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许多人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求爷爷四处找关系调动。师范类的毕业生由于能写会说,调到党政机关的特别多,几乎机关每个部门都有。只要有社会关系,他们会在职务上获得提升。有的通过参加高考,考取理想中的大学来改变命运。
对于分配到地方国有企业的毕业生,他们可能还高兴了一阵子。那时企业的工资待遇比地方好多了。可是,很不幸,九十年代地方国有企业改制。很多工商财类中专毕业生,到企业还没有把人混熟呢,就被买断,不得不下岗失业。这批人中的有魄力者,自己创业,通过苦心经营,最终成了大款。可是更多的,只能通过替人打工,挣得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个初中专的报考,让这批极具天赋、天资聪明的人,在没有灌满浆之前,就被提前收割,先天不足,文凭低下,被晾在最基层,任其凋零。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
转眼间,我们这批最早毕业的中专生,已经快到了花甲之年,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都已尝变。一天总是太快,才觉晨阳初照,却已桑榆暮影;一年总是太快,左手才执春暖花开,右手却视寒风猎猎;一辈子总是太快,才觉人生初见如美玉,却已浮生向晚情悲凉。不知不觉中,我们奋斗的脚步已驶进了终点,回味我们的一生,让人感慨颇深,那逝去的芳华岁月,久久地烙在我们的脑海深处。
微信公众号:qljgxx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001-865
咨询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网址:http://www.qljixiao.com/content-89-2-1.html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