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教师的智慧》,被《“35岁业务荡秋千”现象的思考》这篇文章的题目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读着读着,似乎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什么是“35岁业务荡秋千”现象呢?请看笔者的解释。本科毕业,新教师的年龄在23—24岁,研究生毕业,新教师的年龄在26—27岁。根据目前,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审要求,本科起点,新教师工作一年转为中学二级,3年内可以申报中学一级,在5年后可以申报中学高级。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大致也相仿,教师在35岁左右,职称就“到顶”了。虽然现在小学教师可以申报中学高级,有些地方还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享受正高级待遇的政策,但毕竟这样的政策和待遇,只能激励少数特别优秀的“拔尖”教师,对整个群体而言,无法起到普遍性的引领作用。这样在其以后至退休的20—25年教师生涯中,来自外部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如果个人自身又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则很容易出现业务徘徊不前的情况,我们称之为“35岁业务荡秋千”现象。
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感慨:这样的现象的确很普遍,在我的很多同事身上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35岁业务荡秋千”现象,包括我自己。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44.1%、55.8%和58%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即将面临“35岁业务荡秋千”
这个问题,而这些教师中的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处于职称评审制度激励失效的“真空状态”。
这些数字似乎有些惊人。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来说,值得反思。在经过了十年左右的努力后,我们逐渐胜任了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站稳了讲台,学校放心了,家长信任了,学生喜欢了,但由于实际成绩和奋斗目标的差距、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的缺陷、现实条件和发展途径的可能等原因,教书育人业务徘徊不前。然而,如果我们这一代年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都已经丧失了前进和奋斗的力量,一直处于这样徘徊不前的处境,那么我们教育的希望真的令人堪忧!
回想自己,当初是带着儿时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走上这三尺讲台。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也是干劲十足,工作认真,写论文,做课题,短短几年,就评上了教学能手,也评到了小学高级职称。或许就是因为自己满足现状,或是因为稍稍取得了一些荣誉,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就开始产生了职业的倦怠和惰性,停止了本应该坚持的学习和拼搏。此刻,当我环顾四周的时候,那些曾经被我抛在身后的他们已经远远地跑在了我的前面,而我却仍在原地踏步。我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更没有一路去汲取前进的能量—阅读,我忙碌于周而复始的工作,忘却了一边工作,还应该一边坚持思考、研究、创新。
此刻,不禁让我联想到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曾经和我们分享他的成长故事:他也曾迷失,也曾失利,也曾跌入谷底,而他厚积薄发,触底反弹,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成功的张祖庆。而他现在也是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书,无论现在这个身份的他工作有多么繁忙,一年,十年,二十年,积累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以及那些像他一样的优秀教师们,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教学的热爱,他们是在用生命来研究教学,用生命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面对他们,我们是汗颜的。
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走出这“35岁业务荡秋千”的沼泽地呢?随着学科专业知识发展与更新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因此,我们应主动阅读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应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另外,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教科研,不仅能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迅速地成长起来。我想,我们已经在从教的道路上徘徊了许多年,是不是也应该有点重新奔跑起来的毅力呢?
工作要有目标,要有理想,不能毫无目地的走哪算哪。前路漫漫,相信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平凡的我们也一定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走出教师职业生涯的沼泽地,更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的美丽。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沼泽地 职业生涯 教师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甘肃轨道|甘肃技校|甘肃职校|甘肃培训|兰州地铁|兰州技校|兰州职校|兰州培训|兰州铁道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甘肃地铁专业|兰州铁路 轨道|兰州铁路乘务|兰州轨道交通|兰州乘务专业学校|兰州高铁专业学校|兰州高铁学校|高薪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