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蓓全国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丽芬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扬子晚报时政部
首席记者石小磊
嘉宾与主持人热烈讨论。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摄
各种海淘盛行的当下,中国制造该如何寻求突破?“大国工匠”从何而来,“技术牛人”当从何出?这些都是我们迈向“中国制造2025”之路上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追问
“技术牛人”缺失症结何在?
主持人:这些年不少中国游客爱买国外的日用品,我们不禁发问,中国制造怎么了?我们造不出这样的高级货吗?
吴晓蓓:我们中国能够造出来也应该造出来。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可能还是出在普遍性上面,不能保障绝大多数产品都质量好。从制造业流程上来说,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很多,但是在诸多因素中,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一切美好的设计,都有赖于实践者最后的匠心。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牛人”是产品质量保证线上的“最后一公里”,而现实中往往是这“最后一公里”掉了链子。
陈丽芬:在这“最后一公里”上,一个“技术牛人”与普通工人有天壤之别。我们公司高级技工比如像机械工,听声音就能听出机器是不是有故障,是哪方面出现的隐患故障。坚守坚持、尽心尽职、精益求精是他们身上普遍的特质。
主持人:现代科技已飞向宇宙的当下,我们却陷入工匠缺失的境地,症结何在?
吴晓蓓:一个就是大家不愿意做工匠,这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二是,我们在培养工匠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创新意识、责任心、坚持和坚守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这方面的学习必须贯穿人的一生。当然,工匠的培养更主要的还是集中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现在在实践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条件、资源、环境、师资及其教学方式都不足以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大军的需要。
陈丽芬:我在招大学生时都是亲自面试,感觉非常明显,有的学生来应聘的时候,问他们感兴趣什么,有能力做什么,他们态度好一点的就说,我们学校学的是一种理论,有的人会说我服从安排,他们自己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动手能力上也没有自信。
寻解
鼓励企业与学校创新“学徒制”
主持人: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出了问题,那有何破解之道呢?
吴晓蓓:我们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已经提出了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家去年还颁布了职业分类大典,把职业一共分成了八大类,75个种类,但是与之配套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没有出台。事实上,在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比如说德国,对职业的划分是非常细、非常具体的,无论是在人才培养上还是个人在岗位上的要求,我们应当更加精确、精准化。
主持人:《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这对我们的教育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吴晓蓓:国家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将具有职业人才培养特色的“2.5+0.5”分段培养模式拓展为“2.5+0.5+0.5”的职业教育模式,前2.5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间0.5年为校企共同指导的实习阶段,后0.5年为学校帮助下的企业内培训阶段,成为创新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方式。
陈丽芬:我觉得学校设置专业时,首先要考虑经济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设定专业课程,不能泛泛都学。
让“技术牛人”受到尊重尊敬
主持人: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价值观下人们往往更愿望当“白领”,而不是“蓝领”,这是否也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吴晓蓓:所以说我们要提高技能型人才认同度,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奖励机制,这样他就能踏踏实实在企业好好干。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得到尊重应该是对一个人的最好肯定。
主持人:我们的蓝领是不是一定不如白领呢?
陈丽芬:现在很多家长宁愿孩子坐办公室,我认为要打破这种观念,给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尊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就拿我们公司来说,一个普通本科生和一个技术型人才头几年大家起跑线都差不多,但是三年以后是一个分水岭,三年以后坐办公室的白领增长速度肯定没有一线的技工高,我们公司三年以上高级技工月薪达到六七千元,但是坐办公室的白领四五千就到顶了。我想,营造“大国工匠”受到尊敬的氛围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都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学徒 更多 技术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