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布局
目前,兵团共有职业院校 25所,已初步形成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共同发展,初、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所,在校生 1.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生3.6万人。近年,兵团优化整合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资源,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的39%,高职学校办学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的24%,基本形成了每个师集中办好一所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周锦瑶介绍, 到2018年,兵团将培育10个符合兵团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的高水平示范专业群,建成10个既体现教学过程,又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的生产型实训基地。
目前,兵团职业院校对接兵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开设装备制造、农业机械、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纺织服装、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近百个专业,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对接产业升级、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化改革创新
为解决兵团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校企合作不密切的问题,兵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先后组建了3 个覆盖职业院校、普通高校、行业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通过引企入校、 订单培养、办校进企、企业冠名班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
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科神农机装备科技股份公司共建科神学院, 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校内成立 “院士工作室” 。陈学庚院士说:“职业学校如果不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那么培养人才是没有根基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 样 的人 才 ,校 企合 作就 是一 个特 别好 的方式。” 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长伟说:“校企合作可使培训关口前移,实现企业培训和学校培训的对接。如果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教育, 毕业之后就能很快融入企业。” 记者从兵团教育局了解到,当前兵团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职业教育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化。
只有兵团各级积极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才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提高服务能力
兵团一直把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于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焊接专业的邵旭鹏,目前在天业汇能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从事焊工工作。凭借过硬的焊接技术,他在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进入焊工决赛20强。他还获得过兵团职业技能电焊工大赛冠军,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是目前天业集团最年轻的高级技师。邵旭鹏告诉记者:“学校让我学到了精湛的技术技能,公司重视人才,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非常感谢学校、公司助我成长成才。 ”
石河子市鑫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进忠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务实,动手能力更强。企业发展正需要具有这些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2006年以来,兵团职业院校累计培养输送了近9万名毕业生,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0 万人次;在60余个团场设置教学点,把知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关心帮扶送到群众心里。记者了解到,与 10年前相比 ,兵团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 年 限 从 10.2 年提高到 11.3年,高技能人才数量从12.8万人增加到15.4 万人,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只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打造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周锦瑶说,“没有比实践更远的路,没有比梦想更高的山。努力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期盼。 ”
短 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姜小薇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近年,兵团职业院校通过艰苦努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为兵团乃至新疆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兵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处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坚信,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朵花儿都不会愧对暖阳。” 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者应当抓住机遇,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掌握专业技能,就能为社会进步作贡献,就应受到社会的尊重。职业教育不仅围绕科学技术进步、 生产方式变革、公共服务要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在这些劳动者心中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 “工匠精神”。怀揣梦想,肩担责任,每一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都应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 轨道运输专业技术工人 甘肃轨道 甘肃技校 甘肃职校 甘肃培训 兰州地铁 兰州技校 兰州职校 兰州培训 兰州铁道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甘肃地铁专业 兰州铁路轨道 兰州铁路乘务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乘务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专业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